点击播放《彭山之恋》
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生态胜景•大爱彭山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古十二景
彭山十二景之龙隐澄潭
作者: admin 来源:admin 发布日期:2017-08-15 12:55 查看次数:

【彭山探幽】(十七)民俗之奇:龙隐澄潭

        澧州的传统民风民俗中,一直保持着《楚辞》中描述过的崇拜天地鬼神龙虎,乃至风雨雷电神灵的遗风。有关彭山遗留下来的很多故事传说,也有很多这一方面的内容。它们不仅是古澧先民曾经的生活写照,也是一些民俗传统的源头。走进彭山,探究“龙隐澄潭”、“雷鸣古洞”景观的实质,听听“祷雨辍应”、“女神送子”故事的来龙去脉,思考“金滩泻响”、“牧笛孤吹”胜景的内涵,当是置身名山秀水的另一种享受。更何况此类民俗之奇,蕴藏着不少远古先人的生存信息,其中的某些内容,也是今天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时,可兹借鉴的生存智慧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廉的“彭山十二景”组诗中,排在第一位的是“龙隐澄潭”这一景,它明显传递出澧州人对于龙的崇拜。同时这也说明,彭山作为虎踞龙隐的吉祥之区,龙的踪迹、龙的行止、龙的故实,足以彰显名山之灵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彭山龙隐澄潭的秘境奇观,决不是欧阳廉的独创和杜撰。据《澧纪》、《大明一统志》等史志记载,早在欧阳氏澧州任职前很久,澧州彭山已有白龙行踪的明确记载:“西曰彭山……有雷洞,白龙出没。”后来的州志又进一步指出,彭山白龙出没潜隐之处,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潭,名为“彭山潭,(在)州西十里”,与澧水相连。民间则盛传,因为彭山有雷洞,雷洞有白龙出没,白龙出没时会出现电闪雷鸣的惊险与神秘景象。同时,彭山潭潜隐的白龙,又对澧州特别有功德,历代澧州人在彭山白龙到过的地方,都修建有精美的祭祀场所,还以优美的诗文记述传扬。比如澧州龙潭寺龙潭堰、关山白龙井,永定白龙潭、安乡黄山白龙井等处,历代州志都有详细记述。传说中,“龙隐澄潭”景观所在地的彭山潭,是澧州白龙修炼的“根据地”,而龙潭堰、白龙井、白龙潭等处,则是人们祈祷、白龙显灵布雨救旱的具体地方。因此,彭山的龙隐澄潭佳境,早已是九澧地区久传不衰的故事。它居于彭山十二景之首,就其名声、影响力等诸方面来看,是理所当然的。

还有,不仅“龙隐澄潭”景致奇特,而且关于彭山白龙的身世、行踪、为民降福的行动方式等等故事,也是十分奇特感人的。

(白龙传说)

        相传,真武大帝当年在武当山修成正果后,妙乐天尊带他上天拜见玉皇大帝。被玉帝当面封为真武大将军,供职于太阳宫。玉皇还赐予他三台七星宝剑一把,黄金铁甲一件,专事镇妖斥邪工作,以为民除害。真武大将军持此宝物,不断巡视天庭。一天中午,在楚南方向地带,突然发现天空怒云翻滚,狂风大作。拨开云头看去,只见东方青龙、南方赤龙、西方白龙、北方黑龙、中方黄龙五条孽龙正在争斗。五龙各显神威,大施法术。有的掀起滔天巨浪,有的刮起漫天妖风,一时间飞沙走石,天昏地暗,黎民百姓惨遭劫难。真武大将军见状怒不可遏。他掐指一算,知孽龙们这是为五雷山圣地的王位,大打出手。于是立即指挥五雷神举起神锤,擂响霹雳,朝五条孽龙劈去!霎时,只见天空道道白光,怒云妖雾一扫而去。随即天晴地朗,五龙俱降。真武大将军又取出三台七星剑,一一指向五孽,五孽遂化为五座大山,镇定到澧水南岸。这就是后来的澧州慈利五雷山。今天传说中五雷山“五龙朝圣”的胜景,就是此番博斗后留下的遗迹。

(改邪归正)

        西方白龙遭此惩戒后,历经千年万载的修炼,决心改恶从善,造福人间。于是它东潜于澧水,来到兰江之滨的彭山脚下隐居下来,虔诚修性。修炼中的白龙,不时活动于澧水上下游,甚至远至沅水和蜀中一带。每逢各地遭遇水旱灾害,它都会潜到灾害发生处,或给人们送去及时雨,或帮助人们除害安良。澧州各版地方志对于白龙的此类故事记载,竟有近十处之多。

(造福百姓)

        据《澧纪》卷十七记载:大约唐代澧州龙潭寺草创时期,有一位高僧、睦州人黄明远,来澧州城西北门外传播佛经,他“诵度人经,每晚有一叟来听,明远俟经毕,问姓名,辄不见。一日,叟跪告曰:‘吾横山潺水洞白龙也,有过,上帝见责,藉托宅西小池一年矣。旦夕荷君经功,今得解脱,归故洞。明年当大旱,有符篆一道以酬君德,依此祈祷,当得感应。’次年果旱。明远设法祝祷,持符篆往洞取水归,遂得大雨,坛前有鱼虾。是夕,梦叟谓曰:‘今岁天旱,上帝敕闭江河溪洞,吾昨于官陂堰取水以应君,毋再渎也。’觉视之,果涸。今小池尚存,水极清冷,夏月生金莲花,人多玩赏焉”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澧州城北门外西北隅的龙潭寺,之所以名声大震,并有“值晓风残月,梦回酒醒,钟韵悠扬清彻,足以惕昏振聩”的老龙潭胜景,就是源于彭山白龙曾在澧州城听经的故事。龙潭寺的老龙潭,实际上是彭山北岸,一条与澧水连通,名叫虎溪水的澹水河支流,流到城北的潭水堰,为彭山白龙游寓地之一。若逢天旱,只要“民多于是处祈求雨泽”,被禅经感化的白龙王,就会涌动老龙潭,取来洞庭水,为澧浦大地普降甘霖。

        《直隶澧州志》卷二十六又载:“白龙潭。关山下有白龙潭,世传澧之老龙王宫。居民尝有见者,其尾秃,甲耀银光。澧人竞渡,不敢用白龙舟。其泉与洞在德山,彭山外向西尤多,直至蜀中。每西去而归,必风雨雷电,虽盛夏雪子如梅,归则澧土大丰。昔民有棹舟德山贸易,将归,见一老翁,须发皤然,肩伞而来。问曰:‘汝舟至澧否?’曰:‘然。’曰:‘吾家关山潭上,若搭我归,到家即酬船钱。’舟人许之。及至潭,舟人索钱,翁跃入水,见白龙身,鱼纷跳入,船几沉溺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里所说的秃尾白龙,实际上就是澧州民间传说中的“澧水桩巴龙故事”中,那个为救助澧阳平原民众的灾难,与黑蟒恶斗,打断了自己尾巴的白龙。这个故事还说,澧阳平原腹地的大坪乡团结村,有一口古老的枯井,叫做白龙井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日,远近的人们都从四面方赶到枯井边来,燃放鞭炮,敬香祈祷,奉祭白龙。因为很久以前,有一条凶恶的黑蟒,来到澧阳平原,要人们每逢双日,送一只羊羔、一头小猪、一百斤大米到这里,供黑蟒享用,地方才得安宁。稍有怠慢,黑蟒就掀动狂风暴雨、引发洪水,弄得人们无家可归。后来平原地区的人们实在拿不出供品来满足黑蟒的要求了。黑蟒就不时使魔法,捲走男女儿童为食。使得原来富庶的澧阳平原,几近荒无人烟。彭山潭修行的小白龙知道了这件事,主动向东海龙王请缨,要去剿杀黑蟒,救民于水火。得到批准后,小白龙立即飞赴黑蟒盘踞地,它先把尾巴向上一翘,将口中的退水珠猛地吐出,落在水中,把平原地区的洪水顿时吸得一干二净。黑蟒见白龙跑来和它作对,慌忙舞动长尾,直向白龙扫去。白龙毫不示弱,大胆迎战。来来去去,直打了三天三夜,还没分出胜负。白龙火起,乘黑蟒再次从上往下扑的机会,将自己的尾巴使劲向黑蟒身上一扫,“叭”的一声,黑蟒身上立即出现一条几尺长的口子,鲜血直流,落下地去摔死了。白龙因用力过猛,也摔断了自己的尾巴,在地上痛得直打滚,搅出了几十尺深的一口井,自己也随着井口隐没,潜回澧水彭山潭去了。这天正好是六月六日。从此,“澧水桩巴龙”便受到澧阳平原人民世世代代的“六月六日”祭拜不替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大明一统志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还记载有澧州彭山白龙游“安乡黄山,岁旱祷雨,尝有白龙升天”、“白龙潭,在永定县西三里,窈然以深,下潜白龙,能兴云致雨,旱则祷之”、“在石门县樂普山,相传有白龙出水中”等多种记载。表明彭山白龙神通广大,来去自由,时常外出,又时常回来为澧州兴云布雨做好事。它“归则澧土大丰”的功德,让澧州人特别感动。因此澧州自宋元至明清,一直有宏伟的龙王祠庙,而且列为每年必祀的官方祀典。《澧州志》所载的清澧州州牧魏式曾写的《复建龙神祠记》、何玉棻写的《重修龙神庙记》等三文,都有很详细清楚的记载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看来,在“彭山十二景”中首列“龙隐澄潭”,是历史现实的必然。它的核心内涵,是断恶修善,除暴安民。这也是历代澧州人民美好的念想。

(彭山脚下的澧水沅洲)

 


0
彭山景区
关于我们 | 人才招聘|商务合作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彭山景区 | 华诚集团 CopyRight ©2013- 2020 PengShan All Right Reserved.

技术支持:彭山农旅文创 | 备案号:湘ICP备14009297号-2 可参考操作指南 |

咨询电话:0736-3254777
餐饮预订:0736-3340333
客房预订:0736-3254777
投诉电话:0736-3325606
救援电话:0736-33257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