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彭山探幽】(十八)民俗之奇:雷鸣古洞
“彭山十二景”中有“雷鸣古洞”一景,它反映的是澧州人对于雷神的信仰与崇敬。
在中国人的理念中,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。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,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。民间把雷神的生日定在农历6月24日,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。这种信仰,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。远古时代,气候变化异常,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,雷声隆隆,电光闪闪,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,击丧人畜。使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,进而产生恐惧之感,对其加以膜拜。后来,雷神的形象也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,受到隆重的礼拜。
澧州历史上,曾经建有专祀雷神的雷神庙。到了明清时期,雷神的祭祀合并到风云雷雨山川坛,每年春秋二季的仲月,与社稷坛同日,设城隍神合祭。风、云、雷、雨之神居中;山、川称某州县山川之神居左;城隍称某州县城隍之神居右。有基本固定的祭词,由官方致祭。彭山的“雷鸣古洞”之景,毫无疑问是这一雷神祭祀历史活动的反映。当然,彭山“雷鸣古洞”景观的出现,更直接的原因,就是彭山脚下的雷鸣洞的存在以及它的传奇故事。
雷鸣洞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山水洞。说它是山洞,其洞口确在山腰上,大多数时间离澧水水面有一定的高度。说它是水洞,是洞口常年出水,水落下处,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碧潭,也就是“龙隐澄潭”的彭山潭,常年绿水清冷,水雾弥漫。潭口水流与澧水相汇,流出好远,其清绿水色仍与河水有区别,形成“双色河”奇观。当澧水水位接近洞口时,则洞里常有奇妙的轰鸣之声传出,听起来或如万马奔腾,战鼓齐鸣;或如春雷滚滚,振聋发聩。
更奇妙的是,春夏之交,如遇春雨骤发,常会看到洞中冲出万千朵鲜艳的桃花,组成一条花龙似的水浪,横过澧水,直接冲到对岸的虎溪河,再流向澧州城北的龙潭寺。在龙潭寺前的老龙潭旋转数圈后,再慢慢漂聚到龙潭寺东三里之遥的桃花潭,形成一汪“桃潭春涨”的澧州奇观。《澧纪》中对此有两处记载,说地处澧州治北五里的“桃潭春涨”一景的桃花,是忽从龙潭堰泉穴中滚出,再浮上水面的,故将此地称为桃花滩。还有明代人通过探究,得出结论,说那桃花,就是彭山白龙从沅水之滨的桃花源摘来,借雷神洞、龙隐潭神力传出,送到澧州龙潭寺,报答度人高僧黄明远的。明清方志已将“桃潭春涨”列为“澧州八景”之一,传遍三湘,也让今人时时怀想。今天澧阳镇“桃花滩” 的地名,仍被城区小区、宾馆等企事业单位使用。
如在初夏晴日,阳光明媚,雷鸣洞则可以看到另一奇观。那就是雷鸣洞会冒出红、黄、绿三色相间的水雾,呈柱状笔直上升,直达山顶,酷似地上长出的一株彩虹,令人叹为观止。又传说,彭山雷洞冒出的水雾,可以预示年成丰歉。三色相间的柱状彩虹笔直上升,则预示澧州会风调雨顺;如果雾气呈青黑色,自然倒向东方,则澧州会有水灾;而雾气如果是白色蘑菇状且偏向西方,则预示会有干旱。不过无论预示有水灾还是旱灾,只要人们在洞口虔诚设祭祈祷,雷神或彭山白龙就会赶回彭山降妖除魔,管保澧州一个丰年。但如果有人跑到洞口喧哗闹腾,或乱投杂物,或祈祷之时不恭敬不虔诚,则洞内立即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鸣,有如闷雷炸开,使人不得不拔腿逃亡。一旦古洞雷鸣声出现,则表示祈祷不幸失败,黎民有劫。主祭人就必须代表民众,沐浴斋省,思过忏悔,重祭天地,祈祷神灵,方可消灾免难。
由此可以看到,在澧州古人的心目中,彭山雷鸣洞确实神奇,雷神的威力确实很大。最近有一份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资料,说中国人虽然崇拜雷神,由于古人对雷电的形成始终得不出科学结论,大多数地方说不出雷神的具体形象。因为澧州有彭山雷洞,所以澧州有人“看到过”一个雷神形象。这个雷神形象,是由明代嘉靖、万历年间,湖北麻城诗人王兆云记述在他编著的一部札记《挥麈新谈》中的。这本书收录三十九则故事。其中有一则说:一日,澧州大雨,有近邻雷洞人家,“忽见雷神入舍,形似乌鸦,高二三尺许,两足行地,两翅下有二手下垂,行遍屋内,烧一斗二秤升屋至空中,方发迅雷一声。”
由此,民俗学者把《挥麈新谈》中“形似乌鸦”的雷神,与干宝的《搜神记》、段成式的《酉阳杂俎》、洪迈的《夷坚丙志》等史料记载的雷神形象一起,做出结论,认为雷神大约“或似猕猴,或似猪,或似乌鸦,或似蝙蝠,或似鹰”。总之彭山雷洞的雷神形象已成为研究民俗文化的学者们关注的一种。据说现在的电子游戏中,有一个以乌鸦形象为主的雷神形象,也可能是吸收了澧州雷神形象的特点而创作的。因此,彭山的“雷鸣古洞”既是造化之奇,也是人文之美。
版权所有:彭山景区 | 华诚集团 CopyRight ©2013- 2020 PengShan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彭山农旅文创 | 备案号:湘ICP备14009297号-2 可参考操作指南 |